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:想借调我到局里,作为医生,合适去吗?

首先,通过命题,可以推测,你不是这个医院里,医术高超之人。

管医院的局,只有区卫生局、市卫生局等。

你是一个医生,借调局里应该是卫生健康局。现在大部分省份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称作卫健委,县级称卫健局,所以你应该是县区级医院借调到县区级卫健局。个别省份的地市级也叫卫健局,这里按照县级来分析一下。

1、医生

3、借调一段时间后回医院提拔任职。如果你在县级医院任中层领导职务,或者在局里借调期间明确为局里中层干部,表现突出,局里和院里领导认可,符合提拔条件,则有可能回医院任领导职务。比如任县医院副院长。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。在医院既担任领导,又可以不脱离临床业务。当然借调时领导是不会许诺你将来一定提拔你回医院当副院长,只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的一个方向。

借调、抽调在基层是个很普遍的现象,有他的好处,当然也有很大的弊端。我今年35岁,事业身份,在体制内工作了六年,对于提拔一事现在也看得比较淡了,不强求,不追求。我借调的三个单位都是县委重要部门,说得好听点是“哪里需要哪里搬”,说得不好听了就是“生抽”,就像炒菜用的生抽一样,加进菜里可以调味调色,用好了可以为彩品增色不少;用得不好,就是什么也不是了。

所以,很难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。

如果你是技术岗,我个人建议不去。作为一名医生,基本上都是奋战在救死扶伤一线,也很少去理会这些办公室的各种套路,现在借调上去,一切都会重新开始,等待你的,是跟作为一名医生不一样的感觉。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,医生是一个在任何朝代都不会过时的职业,哪怕战争,医生都是吃香的职业,我自己当年都想去从医,后来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作罢。医生的收入水平、社会地位都是不可比拟的,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,反之,你在局里,除了面对领导和同事外,很难提拔。

有些话,真不方便明说。

如果是长期借调,考虑一下自己的特点,适合干业务还是干行政。如果想走行政的路子,那么就去局里。

说不去,就是不给领导面子;面子上说去,到时候真调过去了,怎么办。

别放弃专业,行政工作不过公务员,你在医院系统,最好也不过是事业编在编,就算是公务员,领导赏识,谁能保证领导永远是领导呢?而作为专业有成的医生,大概越老越有临床经验因而更有身价,公务员到55岁基本不够线就靠边了,而55岁的专业主任医师却如日中天。你品,你细品

你只不过是一个医务室里的一个普通医生,你的岗位有替代性。

人的个性情况差异太大,这事需要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自我定做。且只是借调,也许完成某种任务后就会回原单位,继续做医生。

自己要是都“一把年纪”了,也看透一些事情了,也悟出很多人生和职场的道理了,还是“老老实实”、“安安分分”的干好现在的本职工作吧。

问题点是,你想继续从医还是想从事一般管理工作。因为你“借调”局里,不是官职提升。

别!千万别!

借调合适不合适,首先看你自己的想法。弄清借调以后怎么发展,与当前的临床医生工作有什么区别,然后看看是否适合自己。

理论上讲,把你调到局里去,只是帮忙而已,你属于事业编,卫健委属于公务员序列,体制不一样,不过政府机构内混合编制管理的情况也有存在。

我的建议是不要去。做为一个医生,尽量不去从事管理工作,做自己的专长更适合,除非你有非常深厚的人脉,不过你有人脉在医院不一样可以晋升吗?何必到局里多此一举。

关键点在于“突然”这个语气。

机会是自己争取的,别人争都争不来的,还是好好的把握机会吧!

十年,借调十年,被遣送回去了。十年,业务丢了。十年,职称耽误了。十年,自己也忘记自己是谁呀。十年,在原单位做了个混事的闲人,猪嫌狗不理的。

其二,领导“突然”和你说,想借调你到局里。

做为一个医生借调一般就是卫健局或是医保局,管理工作虽然也与卫生健康相关,但是联系没有那么密切的,相当于放弃了专业,还可能影响职称待遇或者影响晋升高级职称(晋升需要执业业绩),借调再回到医院又得从头开始,机关名义上好听,但是对未来发展、收入影响太大,长远看实在得不偿失。

但是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看你个人的职业规划了,如果你想从政,自己觉得有足够的优势从政,我还是鼓励你去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医院院领导也有很多是技术型的,最关键,看你自己怎么选择。如果你的年龄已经在35岁临界,我还是觉得当好一名医生就好。

作为一个临床医生,最大的价值还是提高业务水平,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。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,建议你不要脱离临床岗位,即使借调到局里工作,不要借调太久。

当然了,个人的兴趣选择方向不同,有些人有从政趋向,也就是有官瘾,而有些人对当官不感冒。官场上潜规则多。有些人驾驭能力强,人脉广,圈子大,个人发展前景广阔,前途无量。有些则是业务类型,智商高,情商低,不适应官场环境。权衡利弊,选择靠自己,旁观者清,当事者迷。

因为这个语气,可以判断,你调局里,只是做临时应急管理工作。

这个是个好机会。能够进入局里工作,也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就到啦!

真是“上面如此诱人,引无数向往者往里钻”。不是领导岗位,还是不要去了。不去不知道,一去“上面”深如“海沟”啊。本来现在的工作完全能胜任,工作完了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,每天虽然一眼就能“看到底”,但是自己过的是“其乐融融”啊。去了,还是那句话:“不是领导岗位,呵呵。”

因为你的命题里,给出了一个提问的粗线条内容。

唉…..借调,借调,借着借着,就调过去了。问题是,年轻借调过去,很有前途的;都一把年纪了,借调过去,“算什么”,“从头再来”,“忍辱负重”,“扛大旗(大旗还能轮到自己)”,还是……

医生,医者仁心,是一个大爱的工作,白衣天使,在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高尚的,收入也是非常好的,以本地县一级的普通医院来说,因为新农合的好政策,不考虑骨科、外科、产科、心血管等牛x科室,普通科室医生收入在本地也是属于高收入人群,是令人羡慕的,如果是市以上医院或者是科主任以上职位更是了不得了。

自己要是年轻,想都不要想,直接去。“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。”

如果,你判断自己在医学领域没有提高空间。你适宜管理工作,你可以利用这个借调到局里的机会与平台,走官场之路。

局里从医院物色借调人员,一般都是通过考察了解,医院推荐,认为是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,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的人员。所以能有借调的机会,代表了各方面对你的认可。建议你不要轻易拒绝,如果不想走行政路子,给领导说明自己的想法,短期借调后回到临床岗位。

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被借调抽调三个单位了,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。

至于合适与不合适去,是你对于你个人从事哪个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判断。

此次借调到局里,利弊关系你最清楚。局外人,没法给出正确的判断。

十年,借调十年,由于编制和人事有关于什么人才逆流的规定,尽管局领导已经找分管签字了,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调动。

所以答应不答应借调去局里,先问清楚是短期借调还是长期借调。如果是短期借调,则不用犹豫,几个月就回来了,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,没什么坏处。

你好,不去。机构改革前,有个70后的姐姐,本来是三甲医院专业做B超的医生,她老公是另外一家医院做核磁共振方面的专家,两夫妻本都是医院的骨干。后来,女方为了照顾小孩,儿子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,夫妻俩要上夜班,小孩只能跟着去医院,要么睡在车里要么睡在医院。小孩子可怜,正好赶上有个机会,女的从医院里出来了,到了我们系统。本来在机关事业单位肯定是比在医院轻松的,至少不用上夜班,待遇是基本砍半的,但是也不影响家里的开支,因为她老公赚得多。

原创作品

个人感觉:

3、选择

我这半年时间里也一直在反思自己,如果,我是行政编,可能早就被提拔了副科级了,如果自己是技术岗,自己也不可能被这么频繁的借调抽调了。但是生活没有如果。

2、长期借调。卫健局作为卫生主管部门,行政编制不多,人手缺乏,特别是缺乏懂医疗业务的人员,像医政医管科,必须有熟悉临床的专业人员,不然就是外行领导内行。很多卫健局经常长期借调下属医院的业务骨干。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。由于医院是差额事业编制,卫健局是公务员编制,无法正式调入。但可以以事业编制身份担任局中层干部,如医政医管科科长(县局科长为股级)。这样长期借调,脱离了临床一线,可能再也回不到临床岗位,职称晋升也会受到影响。虽然编制身份在医院,但在编不在岗,评职称时民主测评有关环节都无优势。

先找人打听打听(侧面打听),把该了解的情况都了解清楚(为什么要调人去那个岗位)。私下里直接找找领导(关系不好或一般,就公开去找),“敞开心扉”,好好聊聊这件事情,主要是看看领导的想法和看法。要是领导就想让自己去,还是看和领导平时的关系如何。

1、短期借调。一般是局里有临时突击性任务,比如某项工作考核,或者某科室人员有特殊情况造成临时性缺人。这种情况,一般借调几个月至半年。工作完成后,就回到医院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。这样的借调,在主管部门增长一些见识,扩大一些人脉,站在主管部门的高度来认识医疗工作,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。

如果,你是乡村医生,想去局里面学习深造,我建议你去,但是时间不要太长。

2、机关管理工作

努力工作,就是最好的礼物!

不管现在岗位是什么,去了岗位又是什么,只要不是领导岗位,就两个字:“呵呵”。

08年已经是科室副主任的本人,借调卫生局,次年负责局里的科室,一直到17年,十年的时间,局里省级以上的荣誉都与负责的科室相关。

过了几年平稳的日子,机构改革以后去了医保局,刚成立的单位,人员编制紧张,一个人当两个用,医保这些年的新政策也多,加上疫情,也经常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工作,经常出差,一出差检查就是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,疫情这几年卡点的24小时抗疫防控,值班都习惯了。当初想照顾家里,照顾儿子的心愿也还是没实现。儿子在重点高中,青春期了,因为住校,周末回家,她又出差,一家三口经常碰不到面,交流也少。有时候,她开玩笑地说起来,如果留在医院,忙归忙,至少钱还是多一点。

借调,表现好点就会留住局里。表现不好,就会失去一个最好的机会。

如果,自己不适应官场,还是从医为上策。医术的提高,无止境,只有?真本事的医术,才是铁饭碗,才会有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提升空间。

我个人观点,既然你是医科大学毕业生,属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,丢掉了业务很可惜,继续做专业医生,积累从医经验,对你个人来说,对业务积累沉淀,会有更好的发展。

这要看你的情商高还是智商高。类似的情况我也遇到过。当时的我,好在在岳父大人的指点下,我没有从政,现在看起来,没有从政的路子是对的。

你说你是借调,那么你不能转变身份,借调你无非是找一个干活的,借调人员在机关属于二等人员,不受人待见,绩效、评比没有你,干活都是你,借调也不能任命你;而在医院做为医生,可以走职称路线,收入还是可以的,如果是好科室,那就更了不得了,年入二、三十万也是正常,百万也不是不可能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编办这个单位怎么样?

上一篇

外省人如何看待云南人?

下一篇

你也可能喜欢

插入图片
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:想借调我到局里,作为医生,合适去吗?

长按储存图像,分享给朋友